树懒的祖先是什么动物?是现代树懒的500倍大(拥有巨爪)
树懒的祖先是大地獭,它生活于1-1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它的外形和现代的树懒、食蚁兽等非常相似,都属于贫齿目动物,因此牙齿没有齿根,能够无限地生长。它们行动和现代树懒一样极为缓慢,但常年生活在地上,体型硕大,是现代树懒的500倍。


大地獭作为树懒的祖先,与现代贫齿目动物有很多相似之处。它的指爪都是极度弯曲且修长,类似树懒和食蚁兽。虽然长有牙齿,但其口中的舌头非常长,类似食蚁兽。全身虽然长有毛发,但皮肤上也分布了许多硬角质突起,虽然比不上穿山甲或犰狳那么坚硬,但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大地獭的后肢极为发达粗壮,使其能够像食蚁兽一样站立起来,甚至直立行走。它的行动缓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树懒动作如此缓慢。大地獭采用了脚外侧着地的行走方式,搭配上强壮的尾巴,使其行走更加稳固。它的舌头能够直接将树叶卷入口中,同时也长有树懒样的巨爪,能够直接挠伤小型猎物。
科学家曾利用古DNA技术将树懒和磨齿兽、大地獭等史前地獭动物联系在一起。经过分析,科学家发现现代的二趾树懒的祖先是磨齿兽科动物,而三趾树懒则与大地獭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都有共同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千万年前。

树懒之所以会上树变为小型动物,可能是因为环境所迫或者食物的缺乏等原因。大地獭的演化始于第三纪,当时贫齿目动物向着两个方向演化。其中一个方向是类似现代树懒的披毛目,可能是食蚁兽或者树懒的祖先,也就是大地獭、磨齿兽、巨爪地獭等。另一个方向是披甲目,即现代犰狳的祖先。最初它们都生活于南美洲,但之后由于板块漂移,分散到亚洲或北美洲。
星鼻鼹是什么
【英文名】 star-nosed mole【拉丁前缀】 Talpidae(鼹科)【学名】 Condylura cristata简介如果要在动物王国中评选明星的话,星鼻鼹一定会以它奇形怪状的鼻子胜出,它那像章鱼触须一样的鼻子非常独特。著名的物理学家惠勒曾说过:“无论在何处,都要去发掘最奇特的事物,并加以探索。”当然啦,你很难想象还有比星鼻鼹更奇特的动物了。鼻子的特点它比较像是那种从飞碟里现身,向好奇的地球人代表问候的生物。它的鼻子周围有22条肉质的附器环绕成一圈,当它在自家环境间穿梭时,这鼻子常因快速颤动而让人看不清楚。构成与演化再加上生着巨爪的前肢,你遇到的就是一个令人兴奋难抑的生物学之谜。这种生物是怎么演化出来的?那个星星是什么?它如何作用,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对于这不寻常的哺乳动物,这些都是我想要解开的谜题。结果星鼻鼹不仅有一张好玩的脸,它还有着相当特化的脑,也许有助于解答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构成与演化这些长久以来的问题。先知道以下事实,读者可能会安心些:星鼻鼹是小型动物,只能让磅秤的指针倾斜为50公克,大约是小鼠的两倍。它们生活在湿地的浅层地道中,遍及美国东北与加拿大东部,猎食的环境涵盖地下及水下。如同鼹鼠科其它30种左右的成员,星鼻鼹属于哺乳动物的食虫目,这类生物新陈代谢极快,随时饥肠辘辘,所以这胃口奇大的小小星鼻鼹必须要能找到足够的猎物,以度过寒冷的北国冬天。捕食特点和其它鼹鼠一样,它在土壤中寻觅蚯蚓;不过它还会在湿地栖境里营养丰富的泥巴与烂叶中,取食多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会潜游到池塘与溪流的浑浊水底,把猎物给揪出来。寻找猎物正是“星鼻”上场的时候。星鼻并不是负责嗅闻的嗅觉系统的一部分,也不是用来捕捉食物的第三只手,而是一个无比敏感的触觉器官。
水浮莲是一种生长速度非常快的水生植物,如果在某个池塘中水浮莲每5天能生长到原来面积的3倍
由题意的: 2*3*3*3*3*3*……*3(设有n个3)≥500 当n=5时为486 当n=6时>500 所以要乘以6个3,没乘一个3,说明要5天,所以乘6个3,说明要30天 所以要经过30天会铺满500平方米的池塘
树袋熊的别名是什么呢???
无尾熊
树袋熊什么样
树袋熊(又名考拉)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属有袋哺乳类。它性情温顺,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生有一对大耳朵,鼻子扁平,无尾,身披一层浓密的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身长约80厘米,体重可达15千克左右。它四肢粗壮,尖爪锐利,善于攀树,整日以树为家,就连睡觉也不下来。已迷了好几代澳洲人的树袋熊,自从第一次在电视上亮相(广告澳洲航空),就赢得了世界各地人的喜爱。曾经分成许多种类的树袋熊,至今只剩下一类。从残存的化石中,科学家猜测一千五百万年前的无尾熊是属于食草类。四万多年的化石证实了“巨形”无尾熊的存在,体积有现今的两倍大。 树袋熊分布于澳洲东部的油加利树森林及林地,从昆士兰北部(南纬15度)到维多利亚西南部(南纬38度)。即使在澳洲,只能在稀疏而适当的草木中看到树袋熊。人们曾引进一些树袋熊到澳洲西部。于1870年,少数的树袋熊被引进维多利亚的群岛(Phillip and French Islands)。这些树袋熊增加迅速,造成过度拥挤的问题。后来一部分才被移到其他曾经没有(或只有少数)树袋熊的地方。其中一个到达地是澳洲南部,那里的树袋熊曾被猎捕到绝种。自从新引进的树袋熊来到,澳洲南部已建立了八个树袋熊主要地区。树袋熊事实上不是熊,而是一种栖于树上,在夜间活动的有袋动物。曾经在澳洲东部非常普遍,却因猎捕和栖息地的损害而减少。现今已完全受保护。树袋熊不是群栖动物,它们过着单独自在的生活。树袋熊吃了睡,睡了吃,一天可睡上十八小时。吃的桉树叶是低能量食物(很多动物吃了都会中毒的)。白天的树袋熊看起来懒散迷糊,使古人形容为醉迷迷的。其实只是在夜间活动。树袋熊大部分从树叶中摄取水分,偶尔还是会到小溪边喝水。英文名,Koala,则可能在原始居民的方言中表示“不喝水的”。 树袋熊从小就会爬树,它们下树的时候总是倒退着的,总是屁股先着地。而且动作十分缓慢。 树袋熊长有适合挖掘的铁锹形爪子,是一种会挖洞的有袋类动物。在所有会挖洞的哺乳动物中要属树袋熊挖的洞最大。往往长达十米,洞口直径六十厘米,有些洞穴在地下有两米深。 树袋熊非常挑食,在千百种桉树中,只喜欢几十种。由于树林在以惊人的速度被开发及破坏,树袋熊受到很大的威胁。挑食便成现代树袋熊的问题。曾有报告表示树袋熊因而吃别种树叶。要百分之百的确认各地树袋熊所喜欢的桉树叶是不可能的。根据几年来的调查资料显示,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生活的树袋熊,吃的树叶种类都有改变。 每年夏季是树袋熊的交配时期,雌性树袋熊怀孕一个月后,就生下幼仔,一般每胎仅产一仔,很少有双胎 。小树袋熊出生时体长只有2厘米左右,体重仅5.5克,犹如一条小爬虫,但能钻进母亲腹部的皮质育儿袋内,吸吮乳汁。树袋熊的育儿袋和袋鼠不同,它们的育儿袋是向后张开的,乳头也只有两个。不过小袋熊在里面还是可以感到很舒适。五个月后,小树袋熊体长可达16厘米,可它还撒娇似地趴在母亲背上,或者舒适地躺在母亲怀中,直到一岁时,才依依不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野外生活。树袋熊的寿命一般为12年左右。
考拉能活多长时间啊
树袋熊的寿命一般为12年左右。 树袋熊(又名考拉)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属有袋哺乳类。它性情温顺,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生有一对大耳朵,鼻子扁平,无尾,身披一层浓密的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身长约80厘米,体重可达15千克左右。它四肢粗壮,尖爪锐利,善于攀树,整日以树为家,就连睡觉也不下来。 已迷了好几代澳洲人的树袋熊,自从第一次在电视上亮相(广告澳洲航空),就赢得了世界各地人的喜爱。曾经分成许多种类的树袋熊,至今只剩下一类。从残存的化石中,科学家猜测一千五百万年前的无尾熊是属于食草类。四万多年的化石证实了“巨形”无尾熊的存在,体积有现今的两倍大。 树袋熊分布于澳洲东部的油加利树森林及林地,从昆士兰北部(南纬15度)到维多利亚西南部(南纬38度)。即使在澳洲,只能在稀疏而适当的草木中看到树袋熊。人们曾引进一些树袋熊到澳洲西部。于1870年,少数的树袋熊被引进维多利亚的群岛(Phillip and French Islands)。这些树袋熊增加迅速,造成过度拥挤的问题。后来一部分才被移到其他曾经没有(或只有少数)树袋熊的地方。其中一个到达地是澳洲南部,那里的树袋熊曾被猎捕到绝种。自从新引进的树袋熊来到,澳洲南部已建立了八个树袋熊主要地区。 树袋熊事实上不是熊,而是一种栖于树上,在夜间活动的有袋动物。曾经在澳洲东部非常普遍,却因猎捕和栖息地的损害而减少。现今已完全受保护。
要科莫多龙的资料
学名:科摩多巨蜥,又叫科摩多龙拉丁文:Varanus komodoensis英文:Komodo dragon动物学分类 门:脊索动物门 类:爬虫类 目:有鳞目亚目:蛇蜥亚目 科:巨蜥科 属:巨蜥属 种:科莫多巨蜥 蜥蜴亚目(Sauria)巨蜥科(Varanidae),现存种类中最大的蜥蜴,学名为Varanus komodoensis。产於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的科莫多岛和邻近的几个岛屿上。濒於绝种,现已列为保护对象。体长可达3公尺(10呎),重达约135公斤(300磅),寿命约100年,能挖9公尺深的洞,生卵其中,至4、5月分孵出。幼体在树上生活几个月。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觅食。 栖息于爪哇(Java)岛周围丛林中,世界上最大的蜥蜴,长达3.5公尺,重达130公斤。蜥蜴亚目巨蜥科现存种类中最大的蜥蜴。分布及形态 在印尼的一些小岛上能发现科莫多巨蜥。这些小岛最大的也不过长32千米,宽19千米。科摩多巨蜥是一种巨大的蜥蜴。成年雄性科莫多巨蜥大约有3米长,136千克重。 皮肤粗糙,生有许多隆起的疙瘩,无鳞片,黑褐色,口腔生满巨大而锋利牙齿(世界二十六种巨蜥蜴,只有它有牙齿)。但是,它基本上是“哑巴”,声带很不发达;即或激怒时,也仅能听到它发出的“嘶嘶,嘶嘶”的声音。它扑食动物时,凶猛异常.奔跑的速度极快。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长尾和尖爪是扑食动物的“工具”。它以岛上的野猪、鹿、猴子等为食。只要成年的巨蜥一扫尾巴,就可以将三岁以下的小马扫倒,然后一口咬断马腿,将马拖到树从中吃掉。吃不完时,它还将余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饿时可吃。生活在科摩多岛上的野鹿、野猪、山羊和各种猴子,见到巨蜥就逃。蜥蜴吃饱后,趴伏于丛林间,沙滩上或礁岩上,甜睡,晒太阳。它善游泳,具有潜入水中捕鱼吃或在水下呆几十分钟的特殊本能。科摩多巨蜥三—五年性成熟,每年七月发情,交尾,八月开始产卵。刚成熟的雌蜥只能产四--六枚卵,每隔二--三天产一次。十岁左右,进入产卵旺期,每次产下二十几枚,将卵埋在沙窝里,靠太阳辐射的自然温度孵卵,八个月后,幼蜥才破壳而出。刚出壳时,小蜥大小如同我们饲养的家鹅。它能活五十至八十年。 生活习性 科摩多巨蜥生活在岩石或树根之间的洞中。每天早晨,它们钻出洞来觅食。它的舌头上长有敏感的嗅觉器官,所以在科摩多龙寻找食物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摇头晃脑、吐舌头,靠着灵敏的嗅觉器官,能闻到范围在1000米之内的腐肉气味。通常情况下,它们会找寻那些已经死去的动物腐肉为食,但成体也吃同类幼体和捕杀猪、羊、鹿等动物,偶尔也会攻击和伤害人类。同许多蜥蜴一样,科莫多巨蜥的舌头既是味觉器官又是嗅觉器官。它的舌头吐进吐出,搜寻空气中腐尸的气味。 每天早晨,科摩多龙从洞穴中爬出来,先躺在岩石上吸收阳光的热量,直到太阳晒暖了身体后才去捕食。科摩多巨蜥在动物经过的路旁伏击猎物。当猎物临近(距离约1米远)时,它会扑上去,先以暴力把猎物打倒在地,或咬断猎物的后腿,在猎物无法移动后,用利齿撕开猎物的喉部或腹部,猎物因大出血而丧命。此刻,巨蜥便用锯齿状的利齿和强有力的脚爪,把猎物撕成碎块,并迅速吞下大块大块的肉。科学家曾亲眼目睹一条体重不超过50千克的雌巨蜥,竟然在17分钟内吃完了一头31千克重的野猪。巨蜥的胃像个橡胶皮囊,很容易扩张。成年巨蜥一餐就能吃下高达体重80%的食物,所以,巨蜥在餐前餐后体重相差很大。猎物的香味吸引了四处觅食的巨蜥,它们纷纷前来欲分享猎物。分餐是有规矩的,体型最大的雄性优先,顺从者或“亲朋好友”其次,陌生的食客通常被安排在最后就餐。腐尸是科摩多巨蜥爱吃的食物。巨蜥的唾液中含有多种高度脓毒性细菌,受到攻击的猎物即使逃脱,也会因伤口引发的败血症而迅速衰竭直至死亡。这些逃脱的猎物就成了攻击者送给其他巨蜥的礼物。 在一群科摩多巨蜥中,通常年长而且体形较大的优先进食。它们会用强壮的尾巴击打年幼者,使之不能接近食物。科莫多巨蜥进食的狼吞虎咽,尽其食量而吃。有时吃得太多,以至于不得不歇上六七天来消化食物。
查快递到哪了怎么查询 武汉理工大学邮编 国庆节 英文 伦敦政经 金融数学专业 苹果下载的软件 阿房宫赋教案 血糖高不吃药会怎么样 需要学物理的专业本文地址: https://www.q16k.com/article/c21cddf1e8ac0e26e3b4.html